山西援疆答卷⑦ | 晋音绕天山 情谊长相守
初夏的微风吹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105团万亩桃园,花瓣如雨飘落。在头道湾社区广场上,“大地欢歌 桃汇枣园”的舞台已然就绪。山西省晋城市文化润疆小分队的演员们对镜理妆,上党梆子《打金枝》的唱腔与远处新疆弹布尔琴声奇妙交融,一场晋疆文化相拥的“村晚”即将启幕。
初夏的微风吹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105团万亩桃园,花瓣如雨飘落。在头道湾社区广场上,“大地欢歌 桃汇枣园”的舞台已然就绪。山西省晋城市文化润疆小分队的演员们对镜理妆,上党梆子《打金枝》的唱腔与远处新疆弹布尔琴声奇妙交融,一场晋疆文化相拥的“村晚”即将启幕。
初夏的微风吹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105团万亩桃园,花瓣如雨飘落。在头道湾社区广场上,“大地欢歌桃汇枣园”的舞台已然就绪。山西省晋城市文化润疆小分队的演员们对镜理妆,上党梆子《打金枝》的唱腔与远处新疆弹布尔琴声奇妙交融,一场晋疆文化相拥的“村晚”即将启幕。
9月15日,“晋疆一家亲,共叙山河情”采访团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222团医院。古色古香的国医堂内艾草飘香,锦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。从中医药服务空白到患者慕名而来,从养老设施陈旧到医养结合新样板落地,山西援疆医疗队用初心与坚守,在边疆大地上书写了一段段暖心
从太行山到天山,从黄河水到天池月,跨越的不仅是两千多公里的地理距离,更是一段关于爱与奉献的心灵旅程。山西援疆教师们将知识的种子播撒在祖国西北的土地上,他们跨越山河,只为那一声声“老师”背后沉甸甸的责任。9月10日,在这个专属教师的节日里,“晋疆一家亲,共叙山河
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,一项以“精准帮扶、双向赋能、长效发展”为核心的医疗援疆“奇台模式”正焕发勃勃生机。山西省大同市、晋中市与第六师奇台医院紧密携手,通过持续探索与实践,为边疆医疗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,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健康答卷。
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,一项以“精准帮扶、双向赋能、长效发展”为核心的医疗援疆“奇台模式”正焕发勃勃生机。山西省大同市、晋中市与第六师奇台医院紧密携手,通过持续探索与实践,为边疆医疗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,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健康答卷。
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第一中学,一座外墙镶嵌着“晋建馆”三个鎏金大字的现代化体育馆矗立在雪山脚下。室内恒温系统让零下30℃的寒冬也暖意融融。这座由山西援建的场馆,不仅终结了当地师生“冬天体育课靠晒暖、夏天活动一身土”的历史,更见证着晋疆教育协作的深情
从汾河之畔到天山脚下,跨越三千里,山西医疗援疆队伍将三晋大地的中医智慧,播撒在新疆广袤的土地上。多年来,山西医疗援疆以“精准帮扶、长效协作”为理念,显著提升当地医疗服务水平,尤其是在中医领域成效斐然,既为边疆群众送去健康,更培育了一支“带不走”的中医队伍,让中
8月21日,山西文博会现场,第二次参展的山西援疆馆人气持续高涨。哈萨克族毡绣布绣的精细考究、黑走马舞蹈的热情奔放,集中展现着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;醇厚的奶制品、优质的面粉等新疆特色物产,则彰显着当地的富饶。这些浓郁的新疆元素,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体验。